Statement

Materials for courses you taught. Replace this text with your description.

[2025.04.02] 今天唠唠paper的作者署名顺序问题

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问题,历来是个焦点。这里想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,限于认知水平,欢迎邮件我进行批评指正。

写在前面:我的高等教育一共8年(本科4年,硕士1年,博士3年),本科和硕士期间,我做的事情和研究毫无关系。博士进入了新的课题组,正式开始接触深度学习,从零基础到毕业,3年时间(由于当年想着进工业界,在达到学校和导师关于paper的要求之后,申请了提前一年毕业)。我的第一篇paper是跟着一位硕士同学发的,就是publication中的MM’20(共一第二),那是我博一的时候,科研小白,终日里浑浑噩噩,一位硕士同学邀请我参与到他的project中,帮他做些事情。当时我觉得自己很菜,能有人看得上我,欣然接受。MM接收之后,硕士同学毕业了,我就接着他的课题做。这时候我发现有了MM’20的经验,我在写代码、写论文、绘制图表上的本事突飞猛进,开始有自己的思路了,便在这个方向上持续探索,就有了后来的ICCV’21、 CVPR’22、MM’22,以及进入北交后的CVPR’25。时至今日,我回想起来,仍然感谢那段合作共赢、同舟共济的岁月。

一篇学术paper的产出需要经历文献调研、idea讨论、实验反复修正、论文撰写、图表精细绘制、和审稿人rebuttal,以及大概率(顶会现在的接受率约为20%)的被拒稿后的修改重投。贡献的大小也很难有个清晰、明确、共识的标准。这里,我觉得有个简单的逻辑:论文署名,在整个project开动前,把顺序、每个人要负责的事情,都提前沟通清楚,各方都能接受的时候再开工

To 本科生

大部分来找我的本科生:(1)计算机视觉领域零基础。(2)平时要上课。(3)想短时间内有产出,方便后续的推免。

平心而论,这种情况很难产出A类论文。如果那么轻松地发表论文,让日日夜夜泡在实验室愁毕业的博士生们情何以堪?

一些本科生主动提出,时间精力有限,想只承担部分工作,对署名顺序不做要求。对于这类同学,我倾向于自己,或者协调国内外优秀的青年学者来主导一个work,本科生同学做操作上的执行者,做学生第一作者。过程中,我会push第一作者付出足够的贡献,最终促成一篇paper中稿。大家在时间、精力、成果上都有一个合作共赢的结果。可喜的是,在这种模式下,很多优秀的本科同学都陆续产出了不错的paper。后续我带着他们找了更加senior的老师,例如国家杰青、长江学者、IEEE Fellow等写推荐信,并尽我所能协调资源帮着联系外推,很高兴看到大家都有了不错的去处。

还有一些本科生主动提出,或者过程中被我发现具备不错的能力,我鼓励他们要自己学着主导一个工作,做第一作者。这种模式下,已经有优秀本科生在课题组的支持下投稿了第一作者的paper,更多的本科生第一作者的paper还在持续研究中。

然而,我也清醒地认识到,一些本科生目前不具备主导一个工作的能力,如果放手让他们去主导一个工作,即便勉强糊了一篇paper,命中的概率极低。不如把时间、精力放在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
所以,对于想进组的本科生同学,我希望大家来之前想一想,自己适合哪种模式。

希望并鼓励本科生同学勇于做研究的主导者,向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同辈学习,做出足够的贡献,以第一作者身份去发paper。我会尽到指导的责任,提供研究思路、算法建议、论文修改、算力支持等必要保障,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要让我少操点心。

To 研究生

研究生应当具备完整的科研训练。

有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,我认为自己不应该去主导一个研究生同学的project。

要求研究生同学做研究的主导者,做出足够的贡献,以第一作者身份去发paper。我会尽到指导的责任,提供研究思路、算法建议、论文修改、算力支持等必要保障。